“山从天目下,潮到富阳回。”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的之江大地,山河湖海无所不有。同时,浙江人口总量、净流入量逐年增加,尤以浙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供需存在较大缺口。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的浙江正探索一条以“智”治水的循环发展路径。
? 图为浙江省金华市梅溪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华社记者齐琪 摄?
珍惜涓滴,水尽其用
2004年与2018年,义乌曾两次因旱情实行全市限制供水。作为浙江省经济发展排名前列地区,义乌的水资源保障能力与城市发展间存在不匹配问题,“水”一度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难点、痛点。
“通过推进分质供水改革,节水减排两手抓,加强水资源管理,积极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义乌的节水工作已渗透到方方面面。”金华市水利局局长金时刚说。
在义乌市卿悦府小区,居民朱静文向记者展示了供水间里的两种管道:“银色自来水管道是日常生活用水,绿色是中水管道,水价更低,卫生间冲水、小区绿化用水都靠它。”
“分质供水就是分别供水、分别计量、分别计价,让不同水质的水用在更合适的地方。”卿悦府小区物业经理黄健介绍,作为浙江省分质供水试点小区,2019年至今,小区内630户住户已累计使用中水5433吨,占到总用水量的18%左右。
2014年建成的义乌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稠江工业水厂也是分质供水试点。“水厂以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为水源,通过‘超滤'+‘反渗透'双膜处理工艺,让尾水变‘净水'。”该厂技术员罗笑艳介绍,污水经过处理后,一部分作为生态补偿水排入义乌江、回灌城市内河,另一部分则成为工业企业用水。
“通过分质供水,让优水优用,实现水尽其用。”罗笑艳说。
让节水理念深入人心
“我每次开水龙头,都会开小一点,爸爸开得大,我看到了会提醒。”谈到节水,东阳市江北中心小学学生李煜泽说。
节水故事立柱、水文化长廊、水培实验室……走进位于东阳江西畔的东阳市江北中心小学,水的“气息”扑面而来。
? 图为东阳市江北中心小学的物联网水润空间。(受访者供图)
东阳市江北中心小学校长叶为燕说,作为市节水宣传教育基地,校园的硬件设施与育人理念无不与水结缘,这座以“上善若水”为校训的小学,以水润万物的教育方式,让知水、爱水、节水的理念根植学生心中。
荷花水池、楼顶景观台、生态菜园、遍布厂区的雨水收集孔……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这家饮用吸管生产企业,从2018年到2021年,仅仅使用了39吨自来水,其他全部使用雨水收集系统处理后的再生水。
“厂区遍布上百个雨水收集点,最后都汇集到收集池,总容量达1200立方米。雨水经过沉淀、过滤、净化后,可以满足厂区消防、绿化用水和员工生活用水等。”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介绍。
“天上之水”已承包了该企业近80%的用水,每年可节省近80万元水费。最初建设节能降耗设施投入的资金,早已随雨水“回流”。
节水更便捷高效
“需要用水时,一个电话打给我,我用这个手机应用就可以远程操控。”金华市永康市舟山镇端岩村端头自然村党支部副书记项建仁给记者展示了智能灌溉系统,轻轻一点,荷塘的喷灌系统即刻开始洒水工作,在水流的冲击下,荷花缓缓摇动。
荷塘旁一间小小的彩钢棚里,藏着端头自然村智能控水的秘密。棚内一套新建的智能污水处理系统低鸣工作,整村的污水统一收集、集中氧化处理。净化后的水一部分灌入荷塘,另一部分经过加压后浇灌山上的苗木。
“政府投资试点净水系统,净化后的污水不臭了,村容村貌变好了,污水得到高效利用,荷花苗木还有收益,这是一举多得!”项建仁介绍,该村146户每天产生20余吨生活污水,这套系统目前处理率达100%,实现生活污水全部转化。
位于湖州市长兴县的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地处杭嘉湖平原,曾是“高能耗、高排放”火力发电厂。如今,站在发电厂的中水回用工程沉淀池旁,远处冷却水塔的倒影在池面上清晰可见。
Copyright © 2021 《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