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吨水的处理费用仅4元多
美富特结合多年污水处理经验,创新研发HST装配式污水处理厂,复合式多空间集约化设计,采用工业4.0技术标准化、模块化生产,现场拼装栓接,30天内可建成十万吨级以上项目,建设周期短,污染少,对周围环境友好。目前,美富特全国装配式污水处理厂处理量达100万吨/天,每天可解决约500万人的生活污水处理。
黑科技:一块“塑料布”
内蒙古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在水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项目运行前,企业每天新水取水量约5000吨。使用特种膜技术后,每天6400吨的废水用SUPER DT特种膜过滤完只剩480吨浓缩液,再进行蒸发处理,实现废水零排放,每吨水的处理费用才4块多钱。现在每天仅需补充200—300吨新水,大大减少了对黄河水的取用。企业由“污染典型”到“治污明星”的转型,实现了经济、环境、社会的多重收益。
行业展望:聚焦“双碳”赛道
共绘治水新图景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高科技的治水工艺,不仅可以为政府、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美丽中国梦厚植绿色底色,也同样创造经济价值。以美富特为代表的国内膜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超越其他国家,则受益于应用市场需求增加和政策支持的影响,国内细分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一块“塑料布”,可以解决。在成都金堂县淮州新城节能环保产业园中,有一家专注于环境污染防治的“小巨人”企业——美富特环保产业集团,就是用特殊的“塑料布”攻克了废水处理的世界性难题。5月31日,美富特集团副总裁杜若凯,讲述了这家成都本土企业创新研发,打破国际垄断的故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
一个月内可建成十万吨级以上项目
精准分离水分子和污染物
HST装配式污水处理厂
这块“塑料布”,可不简单。“膜技术因其卓越的固液分离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物料分离、海水淡化等领域。在此之前,国内市场膜产品长期依赖进口,存在成本高、技术标准单一的缺陷。”杜若凯介绍,2012年美富特引进国外先进的特种膜技术,结合国内市场需求,消化吸收创新,将特种膜产品更新迭代至第四代,性能全面超越初代产品,同时建设了全国唯一一个全系列特种膜研发生产智能制造基地,实现特种膜产品自主研发生产,结束了国内特种膜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常盛制药为解决紧迫的污染难题,经过多方比选,最终与美富特达成合作,创建目前亚洲最大的特种膜中水回用零排放项目。美富特研发团队于2013年底进驻常盛项目现场,开始长达三个月的中试实验,2014年10月项目全面动工,设计污水处理总量达6300t/d。经过软化、砂滤、超滤(UF)、反渗透(RO)、超级反渗透(SR)、蒸发结晶(MED)等环节处理后,废水完全实现回收利用。
“传统钢砼式污水处理厂建设周期在1-2年,无法满足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我们创新研发的HST装配式污水处理厂,30天就能装配完成。”杜若凯介绍,随着城镇化速率加快,城镇人口的骤增,及合流制溢流污染(CSO)等长期存在,城市污水存在溢流风险,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与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美富特率先将特种膜运用至工业污水零排放及资源化应用领域,通俗一点讲,就是通过特种膜过滤废水,只让水分子通过,其他的物质则被分离了。
位于内蒙古托克托工业园区的内蒙古常盛制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企业之一,而抗生素生产废水处理是全球性疑难问题之一,由于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企业将污水直排入沙漠,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一度面临停产。
亚洲最大特种膜中水回用零排放项目
2016年,美富特引进美国双元湿式催化氧化技术(Bi-CWO),耦合集成物化、生化、膜技术,开发了“HR三高废水处理”工艺包,攻克了三高废水世界性难题。目前,企业在生化技术领域拥有4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0余项;在物化领域拥有20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0余项;在膜技术领域拥有80余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0余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哥伦比亚、安哥拉、巴西、新加坡、日本等国的环保项目上,都有中国特种膜技术的应用。“双碳”赛道上,期待更多的环保企业,能服务于全球市场,为全球的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Copyright © 2021 《工业用水与废水》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